
现在买了车的人是越来越多,很多家庭甚至有好几台车,但不管是主动或者被动,多少难免会有一些小意外伤害到自己的爱车;从外观上看,整辆车最脆弱的地方应该就是车玻璃了。大家可以看到,很多车辆的玻璃在破碎以后,有的散落一地,有的是碎了,但还是一块整体,不会伤害到乘员。那么在玻璃破碎以后,我们该如何来选择、更换玻璃呢?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汽车玻璃的发展和配套生产厂家的简介信息。
★汽车玻璃发展过程:
在汽车发明后的二三十年间,汽车的数量很少并且以相当慢的速度运行。但当时这类车辆都还没有安装挡风玻璃。为了防御恶劣的天气、昆虫以及其它路上飞溅的碎片,司机和乘客一般都使用护风镜。可以想象一下高速路上没有挡风玻璃的景象,狂风肆意地吹在你的脸上,吹乱你精心打理的发型,是多么飘逸和拉风的场景啊。
先前,驾驶汽车的人们必须是一条硬汉子,才能撑得住风吹雨打、尘土和昆虫的干扰;防尘眼镜成了汽车座舱内的标准装备。汽车的挡风玻璃于1905年笑国的福特(Ford)C型汽车开始采用。最先采用的是普通平板玻璃,在发生碰撞时其碎片会对人员造成严重的伤害.后来逐渐采用了安全玻璃。安全玻璃大多为夹层玻璃或钢化玻璃。夹层玻璃在汽车上一般用作前风窗玻璃,它是用数片玻璃和透明塑料胶片粘合而成的.在受到外力剧烈撞击时,玻璃碎片由于有塑料胶片的枯结.不会飞散,从而到保护作用。1927年,福特T型汽车最早把夹层安全玻璃作为标准装备。
夹层玻璃的发明却相当意外。1903年的一天,法国著名化学家别涅狄克在打扫实验室,他用鸡毛掸子掸灰时,一不小心把一个长颈玻璃烧瓶从3米多高的架子上碰掉到地板上。他以为玻璃烧瓶一定粉身碎骨了,可是仔细一看,尽管瓶壁上布满了裂纹,玻璃碎片却粘在一起,瓶中的液体一点也没有流出来。他拿起玻璃瓶陷人了沉思,原来这只瓶子曾经装过硝酸纤维素,溶液挥发干净后,瓶壁上留下一层薄膜,就像皮子一样紧紧地贴在瓶壁上。这时,别涅狄克迅速地写了一个注明这一情况的标签贴在瓶壁上,又把它放回原处。几年后的一天,别涅狄克看到报纸上登了条汽车肇事的新闻:在一个有雾的早上,一辆小汽车撞在电线杆上,汽车翻进一条沟里,一个乘客当场死去,另外两个乘客被挡风玻璃碎片把脸、手刺伤……时,别涅狄克想起似乎在什么地方见过不碎的玻璃。于是,别涅狄克像发狂了一样地寻找着,翻遍了实验记录,查看各种实验结果和摸过的所有实验用的器具,终于在一排实验架的最高层找到了那个被摔坏的高颈玻璃烧瓶。于是,别涅狄克出于救人的目的,放弃了一些其他研究工作,开始着手研究和制造安全玻璃。不久他便制成一种为特普莱斯(Triplex)的赛璐洛夹层玻璃。如果这种玻璃被打碎,其夹层会托住玻璃碎片,避免进裂伤人,从而大大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可惜,别涅狄克的夹层玻璃日子久了会变黄,以致未能被广泛采用。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亨利·福特由于一块挡风玻璃碎片碎裂受了轻伤,这促使福特发明了夹层安全玻璃,他把两块玻璃夹在一起,中间用一层塑胶隔开,做成一种类似三明治的东西。这个想法非常符合挡风玻璃的要求,因为塑料夹层可防止玻璃破碎后像一把把尖刀一样落在乘员身上伤害到乘员。
汽车用钢化玻璃主要采用风冷物理钢化工艺,即将玻璃加热到软化温度(650`C),然后迅速喷吹强冷空气使之急冷,从而在玻璃表而形成强大的压应力层,大大提高玻璃强度;当其破碎时,由于应力的释放会形成无尖角的小碎片,从而保证安全。钢化玻璃的起源,可追溯到17世纪。据说,英国王子罗伯特去东欧旅行,带回一个玻璃滴状纪念品,称之为“王子罗伯特的眼泪”。玻璃棒加热至软化,落人水中就变成了姗抖状的钢化玻璃.虽然用铁锤不能轻易地把它打碎,但一且折断它的尾部,它便会因失去应力平衡而立即自爆成小碎片。于是,人们发明了钢化玻璃。
汽车安全玻璃的种类,已从过去的夹层、钢化发展到现在安全性能更高的玻璃塑料、有机涂层玻璃、中空玻璃和全塑料有机玻璃。
现在汽车玻璃的种类
目前汽车上使用的玻璃主要是两种材质,夹层玻璃和钢化玻璃。夹层玻璃是两层玻璃重叠中间有一层胶状膜,在发生损坏破裂时不会完全裂开和扩散。即便发生严重撞击,依靠中间胶装膜也可以在受损严重情况下保证玻璃不会脱落和部分散落,仍然保持相对整体性。正因为这样的特性,为了保证在出现撞击后给驾驶员留出尽量完整的实现和安全性,夹层玻璃被要求配备在前挡风玻璃上使用。
钢化玻璃在受到损坏后,会迅速扩散成无数小颗粒,并且很容易出现脱落现象,在危急时刻可以方便逃生,并且车侧面和后面受到石子撞击的概率要小于前风挡,因此钢化玻璃普遍运用在除前挡风以外其他部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