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内而胜”的营销,也许是品牌营销的新出路

一、“向内而胜”的营销一、“向外而生”的黄金时代过去了?
       十多年来,我们在做营销时,都是习惯性的“向外而生”。
       在五年之前,还处在“向外而生”的黄金年代里,大部分营销同行们都活的非常舒坦,按照一个以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营销模型,就可以放心的向外做营销了。
       黄金年代里,只要撒出去的钱,都会有回报。虽然也有多有少,但生意好嘛,所以也没人计较。
       但近五年里,面对前所未有的媒介变化、消费者变化、渠道变化、乃至全球局势变化,很多同行都被搞懵了,都不得不去计较这些问题了:
       1、花钱做一大堆品牌定位,自我感觉“非常差异化”,结果消费者不买单;
       2、花钱做了个微信大号,过两天被曝光是刷量,数据造假,转化困难;
       3、花钱请了个大V到现场参加活动,来了一大堆粉丝,后来发现粉丝都是跟着大V免费混吃混喝拿奖品的,压根不会投钱;
       4、花钱做了所谓的360整合营销,有知名度了,但转化率与投资回报率却堪忧;
       5、分销了诸多渠道,想要吸引新顾客,结果渠道成本远高于新顾客变现;
       6、花钱做了口碑刷量,虽然也有效果,但很快就被大量同类信息掩盖,难以持久;
       7、花钱做了店铺刷量,结果遇到恶意差评,忙的焦头烂额,得不偿失。
       这些问题在很多年前,都不是问题。当年营销高层的领导们考虑的,也绝非是这些琐碎的细节问题,而是strategy之类的宏观玄虚问题。
       如今,品牌CEO/CMO都不得不关注细节问题,都被迫“接地气了”。
       当然,也有乱世出英雄的“黑马”——毕竟环境再变,消费者再变,但品牌营销最基本的逻辑不变。
 
二、“向内而胜”的运营时代到来了?
       总体而言,营销届,都在从原来的“创意导向”变得“运营导向”。
       操盘手们被逼着不得不从“阳春白雪”变得“接地气”,研究用户转化路径的每一个细致环节,再也不能只将目光投向外部的市场, 只专注做“拉新”。
       毕竟拉新的成本越来越高,难度也越来越大——当然,只要有钱,可以忽略如上所有困难,“撒钱”还是很有用的,关键是要“撒大钱”,钱没有到一个临界值的话,是很难起到大作用。
       但毕竟能撒大钱的品牌还是少数,大多数品牌依旧要“锱铢必究”的做营销,所以不得不转换一下头脑,来挖掘“向内而胜”的营销方式了。
 
三、什么叫“向内而胜”的营销?
       这并非是一个新词语,很多品牌早就开始实践了,尤其是互联网品牌。
       营销这个行业就是这样,很多人懂得大道理,却不屑于实践,或者没有机会实践;很多人不懂大道理,却凭借常识,就实践成功了。
       向内而胜,其实就是大白话,是指营销同行们可以将目光从外部专向内部,不断去做内部优化和更迭。
       向内而胜的营销,具体涵盖至少4个领域:
1、 产品优化
2、激活沉默粉丝
3、刺激老顾客复购与口碑传播
4、自营社群营销

向内而胜的第1步:产品优化
       好产品自带流量——这本来是一个常识。
       但长期以来,因为大量的劣质产品/品牌,竟然通过“向外营销”的方式取得了成功,所以让诸多本来相信这一点常识的同行们,产生了自我怀疑,进而不愿意投入在产品优化上,满脑子只想怎么做营销、怎么促分销、怎么忽悠消费者和分销商,能做一次性买卖绝对不费心思促复购。
       如今是一个“去杠杆”的时代,营销界也在去杠杆,潮水退去的时候,才能看到谁到底在裸泳。
       好产品的常识,重新被人从“垃圾堆”打捞起来,开始打磨重视起来。产后优化,具体包括几个方面:  
       1、使用功效优化:不要再忽悠消费者了,还是做点实际有功效的产品,才可能有真实口碑,省掉了口碑刷量的钱。
       2、使用体验优化:使用前、使用中、使用后的体验,是非常复杂、环环相扣的。需要尽可能大范围的顾客调研。当然,在调研顾客之前,请一定要自己先用自己的产品。很多品牌人都不用自己的品牌,自己打心底都不爱的,如何说服别人去使用?
       3、包装优化:其实这一点很多同行早已挖空心思在琢磨了,亚洲人都属于超级爱面子的,对包装这种NO.1面子工程,还是很愿意投入的。
       4、产品基础营销素材优化:产品包装文案、店铺文案、图片、宣传页等等,都是最基础的营销素材,需要不断优化更新。尽量不要作假,真诚沟通是当下时代的稀缺品质。
       感慨一句,前段时间,看到一个彩妆品牌做了一张口红新品素材图,图上外国女模特的红唇,明显就是P的,嘴角位置都没有P完,整张图都是P的…已经不能用“灾难”形容了。
       即便是卖给三四五线和农村女性,也要有基本的真诚和尊重吧。
       很多品牌人,可能连最起码的尊重都做不到,根本谈不上去improve people’s live。
 
向内而胜的第2步:激活沉默粉丝
       前不久,有位同行问我,如何激活自己品牌公众号的超过100万沉默粉丝呢?这些粉丝关注了他们,也很多试用了产品,但就是不买单。
       其实,这也是许多品牌遇到的问题——忙忙碌碌的吸引粉丝,吸引完了以后,就是没法转化为顾客。
       这是一个普遍的“用户尴尬”。
       你说他们是潜在新用户吧?又都是老粉丝了,大伙儿熟门熟路,都非常了解你的品牌和产品了,压根不能用给新用户营销的套路来操作……
       你说他们是老用户吧?大伙又都没花过钱……
       总之,你晾着也不是,热情招待吧,也好像没什么作用。当然,如果非要说,这些“沉默粉丝”是agency给你刷的水军,也有可能。但这种情况就没什么讨论必要了,我们只针对真实的沉默粉丝来讨论。
       因为这些“沉默粉丝”的体量很大,甚至超过品牌对外营销投放的某些KOL。所以同行可能都会纠结—花那么多钱去投放KOL,自己本来也就算个大号,还不如好好经营自己的官方大号吧?
       所以,激活沉默粉丝,能够直接转化,如何操作,需要用所谓“增长黑客”的思维了,去调查和洞察“为什么他们没有买?”然后对症下药。
 
向内而胜的第3步:刺激老顾客
      老顾客计划CRM其实是一个老话题了,只是这几年,互联网品牌把CRM玩出了新花样——各种各样的办法刺激老顾客复购与口碑传播,具体不赘述。比如:
1、品牌代言人海报
2、老带新优惠福利
3、参与感
 
向内而胜的第4步:自营社群营销
      最近老有朋友来打听“社群营销”怎么做?能不能帮忙去别的社群做推广?其实自己品牌的社群,本身就是一个大流量池,如果运营得当,其实也能产生新的价值。
       接下来蓝海渠道也是社群。但社群运营起来不容易,很琐碎,很细节,想要做的好,必须得专业retainer团队来运营,否则很快就沦为“微商群、红包群、撕逼群、恶意差评群”,适得其反。
       现在也有一些适合社群营销的新工具,总的来说,都是效率工具。还是需要品牌方和Agency一起构建社群营销的内容策略与运营细节规划。
       品牌营销的本质意义并非仅仅是刺激从0到的1的增长,还包括是刺激高效率的从0到1增长。在当下多变的形势下,品牌们还是要“广积粮、夯实自身基础”,目光不要只停留在外面,也要重视自身内部——相信并挖掘品牌内部流量的潜能。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