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万亿级的汽车后市场,难有独角兽一统江湖?


 
       回望过去几年,创投界是人人自危的资本寒冬,融资,烧钱,一大批项目无人接盘,相继死掉。而具体到汽车出行领域,这两年,从新车电商、洗车O2O到各种线下后服务,企业的生存之路仍然缓慢而艰难。
 
一、市场很大,但是难做
       整个汽车产业链大致可分为新车市场和车后市场。新车市场包括汽车的生产制造与交易流通环节;汽车后市场即新车交易完成后,从其挂牌使用到车辆报废的整个过程中,围绕该车进行的养护、交易等市场行为,其范畴包括维修、保养、金融、租赁、二手车以及一系列长尾服务。
       相关数据显示,在新车交易领域,近几年国内市场的交易规模基本维持在2000万辆左右,并无明显提升。相比来看,由于存量市场的扩大,车后服务的市场空间仍在持续提升。2017年我国汽车后市场规模已经超8000亿元,同比增长40%,万亿的市场规模在近两年内不难预见。而对于企业来说,市场土壤固然肥沃,要顺利划出自己的一块却似乎并非易事。
       “洗车、修车、养车、出行是一个纯线下的事情,地理属性特别强。这个行业但凡能做出点规模的,都要有非常繁重的线下模式。互联网能做的无非是导导流量,而互联网的流量其实也并不便宜。虽然也在观望,但对这类项目的确“不太热衷”。这种繁重的线下连锁一般投入资金大,回报慢,对团队的管理能力要求非常高,而在这个行业中,眼下的人才平均水平也并不理想。
       在汽车后市场,过去2年中诞生的800家公司只有8家活到D轮的事实似乎也证实了一个项目要走下去所面临的难度。
 

 
二、市场被无数玩家分割
       如果观察目前美国的汽车后市场,大概可以为未来我国后市场服务的发展路径提供一个参考—早期小、散、乱,通过企业的并购整合,形成品牌化和连锁化,而后出现一些有影响力的连锁品牌。品牌化能增加用户群体,增强客户粘性;连锁化则为企业在采购、仓储、物流、销售等环节提供更精细化的管理,获得更多规模优势,提高企业运行效率。而从目前的国内市场来看,这个整合的过程已经是一道难迈的槛。
       “1家店好做,100家也好做,但就是中间这个过程(难)。
       一方面,你没有像样的规模优势,其次管理成本高。真正比较好的连锁生意都是少数,它需要有比较高的毛利支撑。”
       车的质量越来越好,消费的客单价也越来越高,这是整个行业的利好,但是这个利好往往被一些非常分散的个体户分开了。
       汽车线下连锁与便利店连锁的运营如出一辙。比起连锁便利店,拥有自己的门面、独立经营的夫妻店有着更有利的生存空间。首先,在房租、人力等因素上,夫妻店因为自主经营,可省去许多不必要的成本;又因为其在周边地区本身存在用户基础,获客压力也相对较小。
       这些都几乎可与汽车线下门店的经营一一对应。相比于其它动辄需要在门店选址、库存上耗费巨资的大型连锁品牌,路边夫妻店的存活压力反而减轻许多。对于汽车连锁品牌,完成前期的线下布局只是开始,接踵而至的繁重的管理问题才是更大的考验。融资能力、线下管理能力、供应链能力……这都对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未来几年会在这个领域看到大公司
       首先,行业规模是第一因素,“有一些大规模的行业里面容易出大公司,小规模的行业里面只有在市场非常集中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出一些大公司”;其次是项目能不能做大,“如果不能做到一个上市的规模,这个公司就不值得投资。它也许是一个好的生意,但是有可能不值得投资”。
       而具体到汽车行业,汽车金融是一个很好的领域。整个汽车行业里百分之八九十的业务都是重资金行业,金融是血脉,没有这个血液生意就玩不转。而汽车和金融“两个市场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很好的创业的点”。
       未来一段时间内汽车行业的投资趋向,汽车金融之外,线下连锁、二手车等都是具备潜力的投资方向。
       虽然不太可能像其它互联网行业一样迅速实现每年数倍的增长,但未来几年,国内大型线下连锁服务的出现并非不可能,“因为市场太大了,只要吃掉其中的一部分就够了”。
      “但这需要在开始的时候不计成本,有充足的资金支持,较强的管理能力,好的供应链协调,和完善的人才梯队。”
       目前为止,无论是维修保养类,还是二手车、金融等领域,汽车后服务市场都仍未产生真正具备市场影响力的品牌,这个万亿级的市场仍在等待独角兽的出现。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