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
切换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在线客服
QQ网络客服1
QQ网络客服2
QQ网络客服3
供应
企业
资讯
展会
17位码查询
采购手册
首页
资讯
行业聚焦
极致科技迷 Honda 的想像力尝试
极致科技迷 Honda 的想像力尝试
发布日期:2019-12-02 浏览次数:
7959
「Ho
nda 的所有技术都是为了实现顾客的「FUN」而存在。」Ho
nda 执行董事兼中国本部长水野泰秀曾说。
人潮拥挤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汽车展馆已然成为了半个车展,但在这里你看到的不只有汽车,还有飞机、船外机,甚至是辅助行走的可穿戴设备,这些装备都有一个共同的品牌——Honda。
Ho
nda 是这届「进博会」上的一个特殊展商。
它是唯一覆盖「海陆空」的一家车企,或者更准确的应该定义为「出行企业」。
燃料电池汽车“CLARITY FUEL CELL”、Ho
ndaJet Elite小型商务喷气机、旗舰船外机BF250D、大排量摩托车、Ho
nda Walking Assist,Ho
nda 真正用技术渗透进了出行的每一个角落。
进博会展示的只是Ho
nda 的一个侧影,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 Ho
nda 为我们展示了未来出行的各种可能性。
也许我们需要重新定义 Ho
nda :
它不仅仅是一家老牌车企,而是一家年轻的“Mobility Company”。
从覆盖到突破的「海陆空技术」
为什么 Ho
nda 能够覆盖海陆空,能够渗透出行的每一个细分领域?
一直以来,Ho
nda 的存在就像行业里的『特例』,它更像一个「技术宅」甚至是「极客」的样子:
Ho
nda 的业务横跨多个领域,不仅拥有 Ho
ndaJet 小型商务喷气飞机制造业务,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厂家,同时又在不断的投资和开展自动驾驶、燃料电池汽车等更多出行业务。
烙印在这家出行企业的「核心」正是技术与科技。
用本田飞机公司社长藤野道格的话来说,本田的企业理念就是提供全方位的交通工具,最早开发的是摩托车,随后是汽车,后来就向目前交通工具的最高级形态——飞机发起挑战。
而且这也是本田和其他车企不同的地方,不只是本田汽车而是本田技研工业,决定了本田不会局限于汽车领域的研发,以及对技术的追求。
其实 Ho
nda 创始人本田宗一郎先生及其夫人一直心怀一颗翱翔蓝天的梦想,从1986年Honda就开始了小型飞机和喷气机的研究工作,至今已经近30年了,花费了近20亿美元,Honda做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储备了大量技术。
终于在 2015 年 12 月 23 日圣诞节前夕,Ho
nda 旗下飞机业务子公司 Ho
nda Aircraft Company(以下简称 HACI)在本田总部向第一位客户交付了 Ho
nda 自主开发的 Ho
ndaJet 喷气式飞机。
如同太空飞船的造型,平滑的无铆钉机身震撼了航空界。
但不少航空界企业都不看好,本田这家汽车公司怎么可能制造飞机?
除了 Ho
nda 的车被奉为「神车」,他们生产的飞机更是极具竞争力,速度超群。
以这次在「进博会」上展出的Ho
ndaJet Elite 为例,它是HondaJet的最新升级版,一款由Honda自主研制的先进小型商务喷气机。
Ho
ndaJet Elite拥有1437海里(约合2661km)的巡航距离,除发动机安装在主翼上的专利技术设计外,还采用新型降噪引擎入口的进气口结构设计,新型航空电子系统和安全性控制技术等,在同级别小型商务喷气机中从航速、飞行高度、续航里程、燃油经济性、机内空间到大容量行李舱优势明显。
除了参数性能,2017年到2018年连续两年间HondaJet在小型商务喷气机领域交付量均位居全球首位;
今年的8月6日,Ho
ndaJet Elite也取得了中国适航证,符合中国民用航空局制定的严格标准。
这时候我们也许可以换个说法,Ho
nda 不仅是「覆盖」海陆空,它同样是不断的「突破」了海陆空的极限。
所以当你面对Ho
nda 的「海陆空」产品,他们不只是 Demo 和「show product 」,而是成为了每一个细分领域的集大成产品。
来自于本田雅阁V6发动机的大功率船外机BF250D,也同样是本田追求技术的目标。
Honda自1964开始生产船外机,1995年船外机进口到中国,Honda船外机制造方也是全球唯一一家只生产四冲程船外机的企业。
提供全方位的交通工具,展现了 Ho
nda 对于出行的「全局思维」。
在这些技术上的「互通」,更是展现了 Ho
nda 利用技术势能涌入每一个新出行领域。
FUN 与最美的「可能性」
在提供全方位的交通工具这样的战略目标的背后, Ho
nda 只有一个简单的初心——Honda以实现顾客喜悦的最大化为目标,在全球范围内引领“移动”和“生活”的进化之愿景。
简单来说,Ho
nda 就是为了扩大移动和生活的「FUN」,实现「FUNTEC WORLD」,不断的在推进技术的升级以及多项独具特色的新项目。
与 Waymo、Deepmap 建立深度合作;
投资东南亚共享服务 Grab 、投资通用自动驾驶部门 Cruise 7.5 亿美元;
甚至在中国,Ho
nda 作为首家日企加入了百度 Apollo 平台,与商汤科技联合研发自动驾驶 AI 技术……Ho
nda 与这些年轻公司建立了更强关联的合作。
以及在这样一个「技术变革」的时代,面对种种压力和焦虑,Ho
nda 最美的地方在于保留了更多可能性,以及时刻保持着自身的「探索感」。
「我们希望重生,」Ho
nda CEO 八乡隆弘(Takahiro Hachigo)在采访中说,「行业的变化速度超乎寻常的快。
如果我们想永远保持年轻,我们需要接触外界的审视,并与外界进行互动。
」
除了在电动化上投入巨大,Ho
nda 依旧没有停止在新能源领域的终极探索。
搭载终极环保技术的燃料电池汽车“CLARITY FUEL CELL”以及新型电池堆技术也亮相此次进博会,全面展示了Honda以氢能源为基础,构建“生产氢、使用氢、以氢互联”的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愿景。
其中,作为Honda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的「代言人」——CLARITY FUEL CELL全球首次实现将燃料电池动力总成系统集中收纳于前发动机舱内,提升了车内空间利用率,实现可供5人乘坐的舒适空间。
此外,该车型最大可实现130kW的输出功率和300N·m的峰值扭矩,与此同时,CLARITY FUEL CELL每次加满氢只需3分钟,最长续航里程高达750km,又是一个在同类产品中的高水准,出类拔萃。
此外,同时展出的最新一代燃料电池堆相较于上一代产品体积缩小了33%,输出密度达3.1kW/L,更加轻薄化的燃料电池单元,也让电池的发电性能得到大幅提升。
燃料电池汽车 “CLARITY FUEL CELL”是终极的零污染技术,Honda正积极探讨燃料电池技术在中国应用的「可能性」。
虽然只是「积极探讨」,但在每一项技术背后,我们都能看到Ho
nda 这个「技术极客」对技术的持续探索,不断积累:
Honda于20世纪80年末就开始了对燃料电池车的基础研究,并进行燃料电池电堆的开发。
2002年在全球率先开始燃料电池车的租赁销售,2004年开始搭载Honda自主研发的电池堆。
2008年全球首创4座空间的燃料电池轿车FCV Clarity,开始Clarity系列产品的租赁销售,并实现零下30度等极端环境下的车辆启动性能。
虽只是新能源技术的一种,但我们能够看到 Ho
nda 的科技追求。
也许我们能够期待 Ho
nda 这位的「极客」或者说「技术宅」,依靠Honda在交通工具上的多元化布局,为我们未来的出行提供更多「想像力」,让我们的生活多出更多可能性。
当汽车正在快速定义我们的新生活时,围绕“人”展开的新思维、新战略和新产品,也在重新定义着汽车。
车企们为消费者提供的,不再仅仅是单纯的汽车产品,而一定是更全方位、更完善的出行服务,这其中 Ho
nda 是一个重要参与者。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线上研讨会 | 7月28日
不要点,一不小心就变
想要开好汽车服务门店
从配件销售到集团采购
后疫情时代,汽车后市
从配件查询到配件交易
点击排行
重磅呈现!2025第5届西南汽车后市场创新发展大会暨颁奖盛典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