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莉亚
自去年年底以来,“涨价”就成为了行业的高频词。而到了年后,涨价潮还未停止,原材料疯狂涨价,铜涨了38%,塑料涨了35%,铝材涨了37%,铁涨了30%,玻璃涨了30%,锌合金涨了48%,不锈钢也暴涨45%,涨势还将延续……

万万没想到,新年开工后,厂家接到的不是订单,而是供应商的涨价函;而经销商接到的也不是政策,是厂家的涨价通知。
对于厂家来说,任何可控或不可控的原因,都是涨价的原因,“一涨了之”并不是解决成本上涨的良策。厂家通过提升产品、技术、商业模式的掌控力,继而获得优势掌握定价能力才是企业梦寐以求的目标;而经销商面对的永远是不可控的,只能被动接受涨价而已,而涨价后,经销商面临的可能会是销量下滑,终端客情交流困难,很多渠道可能被迫撤下来。
涨价是为了更多的利润,没有一个经销商不清楚,但大部分是厂家的利润,经销商能得到的很少。并且这部分利润需要经销商以牺牲部分市场,部分销量作为代价。那么,面对产品价格和运营成本同步上涨的恶劣环境,经销商仍需加强自身管理能力,同时加强与外部同行之间的资源整合,从而提高抗风险能力。
经销商接到涨价通知后,应如何将新价格落地到终端层面呢?又该如何应对涨价潮呢?
01
策略一:先涨零售价,再涨供货价
涨价需要掌握一个很好的时机,经销商不能简单粗暴地跟随企业的涨价政策直接拿来就上,而要灵活根据自己的市场竞争情况、库存情况等有针对性地涨价。在接到涨价通知后,终端可能会一时不适应,经销商应给予终端一个过渡时期使其接受与消化涨价的结果。
此时,经销商可以梳理自己的客户网络,针对自己薄弱的区域客户、摇摆客户以及忠实的老客户,先把终端零售价涨上去,供货价保持不变。在终端享受了一段时间的毛利补偿后,再将供货价涨上去。这样一来,经销商不仅更容易将涨价落实到位,还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渠道开拓和维护。

策略二:以产品组合拳应对涨价潮
在这轮涨价潮中,经销商除了提价操作外,要想顺利化解涨价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以以组合拳方式积极推广新产品。此策略同样也是对于终端毛利的补偿,但前提是立即执行终端涨价策略。经销商可以在涨价期间,免费给予终端一定的利益。只要组合得当,就可以让下游客户感觉涨价损失的毛利得到了补偿,经销商还实现了新品的顺利推广。
此方法除了利于推广新品外,同样适用于调整弱势产品和畅销产品的比例。经销商可以对畅销产品,果断提价;针对弱势产品,暂不涨价或者小幅度提价。然后以组合拳的方式,将畅销产品和弱势产品捆绑给下游客户。
03
策略三:以丰富政策弥补终端损失
经销商执行涨价策略后,还应该加强与厂家的沟通,不光是要支持,而是要把自身的调整情况和厂家的需求有效结合,制定合理的市场方案。执行期间,可允诺终端一定的促销拉动、物料支持等政策,来帮助终端过渡涨价期。涨价政策尽量丰富多样,避免一刀切,应该针对不同下游客户的心理需求(而不是资源需求)量身定制涨价政策,这样可以让终端感觉到你在艰难处境中依然对他的珍惜。
在执行政策时,经销商还需要考虑渠道属性。通常情况下,现代渠道管理更规范,对于涨价的接受度较高。经销商可以选择一些规范的系统着手,坚决地告知新政策,言明利弊关系,其他终端看到“带头大哥”都涨了,抵抗的劲头也就不会那么足了。
写在最后:在以利益为主的市场环境中,我们做不到像山东“拉面哥”那样朴实无华,坚持15年不涨价,我们也不敢像那些资本家那样竞相压价,把稀土没卖出“稀”的价格,因此,提醒广大经销商,要合理备货,以降低经营风险。